日志文章


2016-06-11

李魏林:毫厘必争的高铁“精调师”

李魏林:毫厘必争的高铁“精调师” r=cU; d  
通讯员周烨 李雪晨 +`*N.IoQxv  
P]sD`uW0  
    1毫米,小于一枚硬币的厚度;0.5毫米,大约相当于手指甲的厚度;0.2毫米,只比头发丝的直径稍宽一些。 CE^5y, Y  
   % #dIZ*M  
  这些我们难以用肉眼衡量的“毫厘之差”,在他眼里却看得比什么都重——线路精度标准允许误差1毫米,他硬是要求自己做到“零误差”;高铁道岔技术打磨标准要求控制在0-0.2毫米之间,他绝不允许自己作业后的精度超出这个范围。这个“毫厘必争”的年轻人,就是青岛工务段威海客专线路车间“90后”工长李魏林。 lc2r@TEn  
   nrQ>d9y  
  “小时候就对火车特别感兴趣,长大了更想为高铁尽一份力,如果能让高速列车驰骋于自己养修的线路上,我就心满意足了。”李魏林曾笑谈自己的梦想。 1^W,?=r  
   UpwJD#Hv.  
  2013年7月,沿着追寻 “高铁梦”的足迹,李魏林走进了青岛工务段,从此开始了他一“钻”到底的职业生涯。实习期被分配到烟台线路车间福山工区,面对蓝烟线艰巨而复杂的养修任务,李魏林不但没有被吓倒,反而把这当成提升技艺的绝佳机会。用他师傅的话说,这是个爱“钻空子”的孩子——一有时间,他就问有关业务理论方面的问题;一有空闲,他就拉着工长、师傅为他讲解当天现场作业的关键点和技术难点。虽然有时候也会被问烦,但师傅们心底里还是偏爱这个爱钻研的小伙子。正是在实习期间这股“钻”劲,为他后来的快速成长打下了坚实的业务基础,也是在这期间,他苦心孤诣练就了精湛的道岔打磨技艺。 oANBmFe  
   "x9=$whC,$  
  2014年,青荣城际铁路开通在即,李魏林终于迎来了投身高铁的机会。在精调期间,他被作为技术骨干抽调到青荣城际铁路提前介入组。“由于对高铁作业精度掌握不到位,高速综合检测车检测、车载测试仪的波形图显示好几处水平不稳定,为此没少挨师傅批评。”李魏林说。虽然离梦想又近了一步,但李魏林也着实感受到了身上沉甸甸的压力。 \_J*HLM  
   |UI1~5l9!  
  初次精调失利的教训,让李魏林更加明白了“精细”的重要性。为此他发奋努力,不仅达到轨距、水平和方向误差控制在通常的1毫米之内,又主动提高标准将误差控制在0.7毫米,随后又自我加压,努力将误差控制在0.5毫米以内甚至达到“零误差”,这在高铁线路上并不多见。李魏林以精益求精、毫厘必争的敬业精神深得师傅和职工们称赞,他“日行十公里,只为一毫米”的事迹被路内外媒体争相报道,李魏林成了家喻户晓的“90后”高铁“精调师”。 7O SzoN  
   |Zej7w%'  
  2015年,带着全路高铁线路工职业技能竞赛亚军的优异战绩,李魏林走上了威海客专线路车间检查工区工长岗位,成为该段最年轻的工长。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新的技术难题以及新的职工队伍,他依然以不变的钻研精神和严谨态度投入到高铁工作中。 -Gyu7tUc  
   6{06?=Km  
  为了最大化地利用数据指导日常检修,达到精细化作业效果,李魏林带领工区职工致力于将动检车图纸和轨道测量仪数据进行结合分析,动态与静态数据相互补充,为设备工区提供更为精确的检查结果,这对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也是个巨大的考验。 |0PE}^t  
   ZjQs)[  
  “李工长的严格是出了名的,本以为我的工作够细致了,但有时还是会受到工长的批评。”房天福是李魏林所在工区的实习生,谈到李工长,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崇拜之情。除此以外,李魏林还乐于向年轻后辈传授自己的技艺和经验,车间20余名青工得益于他的“技术小课堂”,有的入路不久就能独当一面了。 _ "%?3bu <  
   Oy)JA` z  
  “想帮助更多的青年人快速成才,并成为可堪重任的良才!”当上工长后的李魏林又有了新的梦想,也许,他的筑梦征程才刚刚开始…… qzVOin  
x-4 -">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3624)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