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春联”也是积极的创作思维 - |Hf!/
放鞭炮、吃饺子、贴春联。过年少不了这些年俗,春联作为特有民俗,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除了具有古典美、调调为“欢悦庆升平”的对联外,还有很多互联网语言写成的对联,给人一种把朋友圈贴在家门口的感觉,引来大家围观转发:我爱的人名花有主,爱我的人惨不忍睹。横批:命苦;初恋热恋恋恋不舍,男生女生生生不息。横批:生无可恋;你听不懂的样子,你喝橙汁的姿势。横批:完美。(1月26日《人民网》) P"`-*oD%
贴春联是人们过年的一个传统文化习俗,按照过去乡风习俗,很多人家都不去买现成的春联,而是找有文化的人去写。写得内容也是针对本村本户特点。既要大吉大利溢满喜庆,又要关照各家各地现实情况,这就考验写春联的文化人肚子里到底有多少墨水,能不能满足前来讨墨宝的民众需求,这就使得文化人苦思冥想,把各家各户的春联写好、写得漂亮。 e/O^s'r1
所以,那时候,每逢过年写春联,也是文化人聚在一起舞文弄墨的日子,不仅把美好生活勾勒在春联里,同时也在展示各地乡风习俗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如今,随着网络信息的普及和运用,很多人对写春联和贴春联都日渐淡化了。春联内容在网上找,电脑打印替代人工手写。 R67@X?O,K
长此以往,人们把春节贴春联变成例行公事,走走形式,过过场。稍有留意,我们都不难看到,不论是大街小巷的商铺门对,还是各家各户的春联,能够自行创作,手工书写的春联简直是寥寥无几,这不得不令我们感到忧虑重重。 7"P\q 8
笔者认为,春节贴春联、写春联作为一个文化遗产,也应该加以传承和推广,如果我们有了互联网,就丢掉文化创新和文化继承,那么人的思维就很难得到进一步拓展。 F'x)=Vr[
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不错,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从来都不缺少想要的东西。但是,我认为,像过年贴春联,在内容上,我们还是不需要“拿来主义”,因为吃别人嚼过的馒头是没味的。 CvHi,ae2
由此看来,说“奇葩春联”搞笑也好,搞怪也罢。但,我认为,这终究还是一个创新作品,既表达了一种思想,也是一种积极的创作思维。 XWr-lP~/
Ci@h/yj'
|
一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