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8
〔安全现场〕班组员工学习楷模:事故现场的治灾专家俞学平
班组员工学习楷模:科学决策的治灾专家俞学平 [size=3][/size] [size=3]熊亦纲 罗勇 李帮学 [/size][align=left][size=10] [size=3]6[/size]月18日从川煤集团芙蓉公司宣传部采访时获得,泸州市泸县“5.11”桃子沟煤矿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后,四川省政府及时成立了事故调查组,川煤集团芙蓉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专家俞学平被任命为技术专家组组长,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参与救援。 [/size] 为了28位逝去的亡灵,为了给死者家属一个安慰,为了给社会一个交待,省事故调查组要求专家组工作必须保质保量提前完成。5月11日晚,俞学平顾不上就餐和休息,在接受任务后,与时间赛跑,立即投入到现场救援、现场勘察和技术鉴定工作中,在第一现场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瞬间。 “编制现场勘察和技术鉴定报告必须快速、准确,报告必须具有权威性。”5月13日上午9时,俞学平召集来自四川省安科院和煤矿单位的七名专家召开会议,对成员的工作职责进行分工,对现场勘察、技术鉴定、图纸绘制等相关工作提出要求。 十万火急!为了摸清井下状况,14时,俞学平带领全体专家组成员冒着顶板垮塌、通风不畅、瓦斯超限的风险,深入井下现场,收集事故发生后的相关技术资料,掌握现场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桃子沟煤矿发生瓦斯爆炸的环境非常复杂,采煤工作面共有22条支巷采煤作业点,采用前进式开采,煤厚0.3米,巷道平均长度45米,高度1~1.5米,宽1.2米,事故发生后,巷道内风量微弱,温度达到40℃。由于发生爆炸采煤工作面的20多个采煤作业点普遍均受到爆炸冲击波的损毁和高温过火,分析判断爆源点和爆炸原因异常困难。为此,专家组就收集每一条巷道的现场情况,用皮尺测量、照像、填写记录……有可疑点就来回走动进行会诊,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痕迹,经过反复的勘查、仔细的比对、激烈的讨论、疑问的解答,最终确定了爆炸原因。 经过几番在低矮的巷道中摸爬滚跑,直到21时才完成任务升井。他们升井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喝水。“大家不仅要安全升井,而且要保证收集的数据100%准确。”忘记了背部和低矮的巷道相擦的伤痛的俞学平说。 在大家的协同配合下,报告初稿直到5月14日凌晨3时终于形成。“按指挥部的要求,我们今天要完成现场勘察报告和技术鉴定报告初稿的编制。”晚上休息仅4小时的俞学平在14日9时召开的技术专家组成员会议上要求。科学严谨、一丝不苟是俞学平的一贯工作作风。在俞学平的主持下,他用他的专业技术水平审核初稿,并反复推敲,当天下午就把现场勘察报告的初稿编制完毕。15日凌晨1时,技术鉴定报告初稿也编制完成。 5月15日上午9时,俞学平再次组织召开有省煤监局等有关人员参加的专家组成员会议,全面审核现场勘察报告和技术鉴定报告。下午15时,俞学平将两个审改合格的报告正式提交指挥部,在第一时间为事故取证工作、查找事故原因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谨慎地提出了专家结论性意见,为事故责任认定工作提供了依据,履行了一个煤矿专家的社会责任。 “俞学平有丰富的瓦斯治灾和防灭火经验,他受省政府的调遣还参加了去年江安县联吉煤矿、筠连县钓鱼岛煤矿瓦斯事故的现场处置,为矿山安全抢险作出了显著贡献。”专家组成员、国家矿山应急救援芙蓉队副大队长、总工程师陈益能感慨地说。 俞学平就是从一名煤矿的班组员工,通过摸爬滚打,一步一个脚印,晋升到了一个省属国有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的。通过这一案例的现身说法,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打牢基础,立足岗位,在磨砺中成就未来。 [/align] |
一共有 5 条评论
2000年以来,俞学平创造性地提出“利用高浓度瓦斯窒息开采区火源”的课题,这种“以毒攻毒”的大胆设想在全矿工程技术界引起极大震动。试验成功,将创造极大的经济效益,防灭火成本将降低60%以上,每年可为矿节约治灾费用近200万元;万一失败,可能伴随而来的是通风瓦斯事故。俞学平利用自己丰富的治灾实践经验做后盾,参与了方案制定和实验现场指挥,在20114综采工作面两次成功地熄灭了煤层自燃发火,为矿减少近100万元的经济损失。此后,该技术又成功地运用于杉木树煤矿S24112采煤工作面灭火。该项科研论文在《煤矿安全与环保》上公开发表后,在全国煤炭技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第九届全国矿井通风与安全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高校通风与安全年会”上该项目作为重点科研课题进行了宣讲,引起与会专家及煤与瓦斯重灾矿井的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纷纷慕名取经。
几年来,淮南、淮北、平顶山、韩城、六枝、广旺、攀枝花等煤矿企业,纷纷到该矿学习瓦斯灾害综合治理技术,俞学平总是毫无保留地把成果介绍出去。广旺集团公司在瓦斯灾害加重,缺乏治灾技术的情况下,先后5次到白皎煤矿学习,对综合防治技术全面借鉴,有效控制了其井下瓦斯事故的发生。他为了探索治灾技术和使其在实际中发挥作用,1998年他连续在2214综采工作面带班处理火区达42天,由于长期与CO接触,身体免疫力大大下降,在咬牙完成火区处理后被迫到成都治病,至今呼吸免疫能力仍很虚弱。10多年来,俞学平先后有五项瓦斯治理方面的科技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有10余项科技成果获得集团公司科技成果奖。这些成果的推广应用,为白皎煤矿和芙蓉集团公司节约治灾、防灾资金近5000万元,并推进了全省、全国瓦斯灾害治理技术。
“没有创新精神的人永远也只能是一个执行者。”从总工程师岗位走上矿长岗位后的俞学平如是说。科技创新、精细管理、改革发展的工作思路是摆在他面前的又一道课题。他将“关爱职工”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这种关爱是对职工全方位的关爱,它包含着杜绝三违,消灭事故的生命关爱;规范操作,按章作业的工作关爱;公开公平,收入透明的权益关爱;注重教育方法,提升领导艺术的管理关爱;降低劳动强度,缩短劳动时间的健康关爱;关注生活,满足需要的生活关爱;言传身教,提升素质素养的技能关爱。“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多少钱抵偿不了一条命,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一定是生产安全的企业。”言谈中,俞学平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充满了关爱矿工的深情。透过对职工的关爱,将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落在了实处,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形成了和谐顺畅的安全、生产、经营环境,为矿井实现科学、安全、高效、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
俞学平非常注重发挥团队作用,在他看来只有发挥团队的整体合力,企业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今年初他提出领导班子“心要齐、风要正、敢负责、办实事”,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和谐共事,每个人都在矿井发展的格局下,在各个层面的架构中,找准定位,充分展现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执行能力。他积极培育职工的团队意识,“形成统一、达成共识”是他要求的基准点,就是让大家看到一起,想到一起,干到一起。他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实施业绩效能考核,搭建竞争平台,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分配原则,科学调整分配政策,消除了不和谐因素,稳定了队伍,提高了工效,也盘活了人力资源。在他的带领下,领导班子团结合作、务实敬业,广大干部职工上下同欲谋发展,2008年上半年,该矿创出了原煤产销量、经营管理成果、人均收入等五个历史新水平,企业首次实现盈利近400万元,使矿井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
近年来,俞学平先后荣获省“自学成才先进个人”、“青年科技创新带头人”、“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去年2月,被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荣誉称号;今年7月,他又被四川煤炭产业集团评为“科技拔尖人才”,被行内誉为“专家型”矿长。面对取得的成绩,俞学平并未止步不前,他已经把目光投向了科技兴矿和精细化管理,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努力把该矿建设成为安全、文明、高效的现代化矿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