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4a85
作 者:刘保全 来 源:人民网发表日期:2013-05-03 1]mnH;XG}
4u_~9+)n.
【摘要】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以正确的舆论影响人,是我国新闻事业的明确方针。然而在新闻实践中,以正面宣传为主的主题报道和典型报道,常常因为缺乏影响力而难以让人入脑入心。尽管在报道方式方法上有诸多探索和改进,但是大多数报道仍然不尽如人意。本文通过对“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分析,总结归纳出提升新闻作品影响力的四种途径。 dv!9S_e
sjmVAK
【关键词】影响力;高度;深度;贴近性;人文情怀 <O. q'
_-@=bp76
新媒体时代,在互联网上人人都有话语权,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面对铺天盖地涌来的海量信息,当传统新闻媒体发布的信息与网络上的信息不一致时,一些人宁可相信网络上的传言,而不相信传统媒体上的信息。尽管传统媒体在“走转改”的指引下,在报道方式和方法上有诸多改进和探索,下了不小的功夫,比如以小见大、用细节说话、用故事谋篇布局、以情感人等,但大多数报道仍然不尽如人意。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据来自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材料显示,是社会公信力的下降,不少人对政府、专家、媒体不信任。在此情况下,今年1月4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指出:“要提高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闻作品的影响力从何而来?笔者在分析“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后发现,通过下述四种途径的努力,可以提升新闻作品的影响力。 eCp,
MbN~$
33P?#6Z~
一、影响力来自新闻主题思想的高度 ([l+ U{
odf't,R{
这里说的高度,主要是指主题思想的立足点要高,立意要高,品位要高。无数新闻实践证明,要使新闻主题思想有高度,就要有鸟瞰大局的意识,正所谓登高方能望远。正像新闻界不少人在谈及新闻采写经验时常说的:要站在天安门上写报道,要站在月球上看地球,要想总理思考的问题。这当然不是说大家都要去当总理,而是告诫我们的记者(通讯员),要用总理的眼光去看待所报道的对象和事实以及它们在宏观背景下的意义与价值。 W4Mp/N&F
t7Bu^3VY
新闻工作者的天职,就是要密切地关注和记录正在发生和即将形成的历史,正所谓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成果得以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得以永恒与不朽。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好新闻,永远是和时代发展的现实问题联系在一起的。那些优秀的新闻记者采写的新闻作品为什么有很强的影响力?就在于他们对党、对社会、对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于他们能对那些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在更宽广的视野里和更高的层面上进行颇有价值的分析和思考。我们可以这样说,造就一篇好的新闻,绝不仅仅是新闻的敏感、构思的奇特、文字的优美,更需要的是一种顶天立地的气势、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
?.=
+g0<Ba
以第17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二等奖获奖作品《长征启示录——献给长征胜利70周年》一稿为例。纪念历史为的是启示未来,而启示未来则易于陷入呆板的说教,而本文在揭示长征启示时,大量采用生动的故事和准确的数字,做到了“以事启示”“以史启示”,拉近了70年前的历史与今天的联系,被媒体同行认为是“既有史诗风格,又有理性思辨”的大气之作,是主题重大、立意高远的传世之作。像文中所写的三个小标题: L)6T !OQ
UQe=qN]
一旦胸中的火焰被理想点燃,即便是死亡也不能够阻止信念的步伐 ?!rj.
]J
I!$H3|E$
一旦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航道,再大的浪涛也无法阻挡中国革命的航船乘风向前 $__6|+
q%!W1
一旦长征的精神注入血液,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创造新的奇迹 M|"-RD
Ht-]RgmChH
三个“一旦”概括得非常到位且深入浅出。作者跳出了为人熟知的概念性概括,通过一系列的事实铺垫,水到渠成地得出了“长征是理想信念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胜利、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险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样具有历史和时代高度的结论;通过长征和长征精神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的影响,揭示了弘扬长征精神对今天和未来的重大现实意义,较好地起到了“启发后人”的作用。 }Rq%!7$:
L/\P(6
由于用短小的篇幅准确生动地表述了重大的主题,稿件播发后,据“中国新闻奖”申报材料介绍,58家报纸采用,100多家网站转载。媒体用户反映说,如此举重若轻、以生动事实阐述重大主题的综述,是当年长征报道中不多见的精品,体现了新华社报道创新的力度和作者驾驭重大题材的能力。中宣部、总政有关领导和部门对此稿有高度评价。此稿还被评为“新华社2006年度优秀新闻作品”。 Mk8UiZ>Ml
us3EDN4'
还有“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天安门广场见证国防现代化建设历史性跨越》(第20届消息二等奖作品)、《10万亩棉花成为世界高纬度样板田》(第18届消息二等奖作品)、《部分外企无视中国法律拒建工会》(第15届消息二等奖作品)等,也都是这方面的成功之作。 ,iw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