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前的巴东知县“寇巴东” B;)}=iai MdCf6A9x
一千年前,巴东县有一个县长是个出名的大清官!后来当了宰相。 &Rgp`B# jz
PC
W
`
~K"O<@ !yht[$39L
宋朝,支持杨家将抗辽,审判奸臣贪官潘人美的北宋宰相寇准,年轻时曾任巴东县令,是个为民造福的大青官。
d{XZyR' K3I(tjl
"<qkli" ]:95/s
巴东县城公园山上的“清风亭”就是一千年前寇准修建的,是两袖清风的意思。 ~#@U*
z ,wJ
b%zW)6J #E{$Oeb=
野三关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镇。早在秦汉时期,巴人就在此形成了稳定的活动区域。北宋宰相寇准任巴东县令时,曾在这里劝农弃猎从耕。
C )|z9 q)~hVH
]>;XJ!p |$*HN?_U}
寇准出生在关中道渭河边一个贫苦的农民家中。他17岁时父亲就死了,自幼跟着母亲饱受人世间的艰辛。19岁那年,寇准赶赴开封参加宋太宗亲自主持的全国会试。在殿试大堂下,年轻的寇准面对太宗的提问,对答如流,显示了卓越的才华。皇帝非常欣赏他的才识和刚直的性格,便破格录取了他,那时他还不足20岁。 :=4MC_r`,~ d]C\t' D}
RG3gbvQMea i3MgZGP1
寇准被宋太宗录取后的第二年,就去四川巴东县当了知县。寇准到了那儿不到半年,巴东县就政通人和、百业兴旺。老百姓亲切地称年轻的寇知县为“寇巴东”。 G_,sSz\
{T<>sR_;
R,'mWbj|m jiXg%Npl^
宋太宗非常器重寇准,提升他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主持官员的考核与选拔工作,把组织人事的大权放心地交给了寇准。寇准不畏强权,公正不阿。无形之中,得罪了很多权贵。一天,他骑着马匆匆赶去办事,突然,街旁闪出一人拦住他的马,连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此事很快传到了太宗耳里。太宗非常生气,训斥道:“我听说有人喊你‘万岁’了?”寇准连忙说:“陛下,这一定是有人陷害我……”太宗气还没消,说道:“哼!听说你当时还挺高兴的,明天你就到青川去吧!” ZL[G#d)3U #`T\%6]N
!MTyb:< F]J$r:=-
寇准离开京城还不到一年,朝廷里就乱成了一锅粥。太宗一道圣旨,又将寇准召回京城,拜为参知政事。面对烂摊子,寇准抡起了改革大斧。这使许多当权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很快,以冯拯等人为首的守旧派结成了反对阵营,把朝廷搅得终日不宁。此时,太宗皇帝年龄已经大了,过早地出现了老年痴呆的迹象,他听信谗言,将寇准贬为邓州刺史。 3.jnp=0 K6
h9*&"t
HMoo4 C)nKod
寇准被贬到邓州后两年,赵恒当了皇帝。权衡再三后,真宗皇帝任用寇准为宰相,寇准又一次回到了宋王朝的权力中心。 ntU3&2EHvc C_!yIr
qO>ub&X*P "h24O0x
公元1004年,北方辽军大举南侵,一天之内就有五次告急文书飞到朝廷。真宗皇帝大为震惊,满朝文武大臣都十分害怕,皇帝身旁一帮投降派主张向南京逃跑,向成都逃跑。寇准站出来对着投降派愤怒地说:“谁再为陛下出南迁的歪点子,谁就是大宋朝的千古罪人。辽军没什么了不得的,如果陛下御驾亲征,一定会把辽军打回老家去的。” W.Lt 3LT+ 0j&Jo%'V
`S3n'wr Ao2B5RV
真宗皇帝听了寇准的话点头说:“你说得对,我御驾亲征,一定要把辽国人打回老家去!” .:Q= e'FR4srB
}D'xa21Q wp[B_,
宋军在寇准的指挥下,连获大胜。在澶州前线,胆小的真宗就是不敢过黄河,寇准又极力劝说:“陛下,过吧!背水一战,想当年,楚霸王项羽把船都砸漏了……” r4ancfL_
zRIS
1
< =6VK$|{ ]g>wqP=TA
真宗说:“我知道……不过,书上写的不能全信,可别把我那龙船给砸了!” YmA(mGLRY )PJNI
^:bmt _$ 1wzoQ8:
寇准把真宗带到了黄河北岸。在两军对峙的战场,真宗皇帝如从天而降出现在澶州北城楼上。宋军官兵远远望见黄龙御旗,顿时欢呼声回荡在数十里外,辽军一听宋朝皇帝来了,斗志一下子就垮了。寇准指挥宋军乘势进攻,辽军仓皇逃窜,主帅中箭身亡,官兵大半被俘。从那之后,宋辽息兵,双方签订了睦邻友好的“澶渊之盟”。 =Tcb[Ge"\ jH~)hyHrm
|-}6U r/["M(ouh
那些曾主张逃跑的大臣们,忌恨寇准的功绩,又怕寇准问他们的罪。他们相互勾结,要把寇准赶下台。他们向真宗进谗言说:“陛下,历来战争就像赌博一样。寇准让陛下上前线,实际上是把陛下作为赌注。万一仗打败了,陛下还有性命吗?”对寇准本来就有猜忌的真宗,不由得怒火万丈,撤了寇准的宰相职务,让他到陕州去当了知州。这年寇准45岁。 BMq"NPFL 9S&wmQ<s<;
=Y>,:I ='#3?2E3
13年后,58岁的寇准再次被真宗诏回朝廷任宰相。这时的北宋王朝,已是千疮百孔。真宗皇帝得了脑血栓后,刘皇后把持了朝政,她的兄弟鱼肉百姓,干了很多坏事。寇准不畏强权,把刘皇后的兄弟处死,为老百姓除了个大害。刘皇后由此对寇准恨之入骨,她和近臣丁谓内外勾结,多次诬陷寇准,使真宗又一次把寇准贬到相州去当刺史。可刘皇后心里还是不踏实。等到真宗去世后,刘皇后便将寇准一贬再贬,从河南相州的刺史贬为湖南道州的司马,再贬到广东雷州的司户参军,流放到远离朝廷的荒野之地。 7#jH dS Tep}?
$iy`Y
- ]i~%W#q:f
寇准63岁时,病死在雷州司户参军的岗位上。临死时他还往窗外看呢,儿子说:“父亲,您就别看了,朝廷早把您给忘了!”寇准说:“我是看天晴了没有,雨都下了好几天了,老百姓的庄稼别淹了!” zs0sbad Pit4V>b
s
NX\kY$ Ns CZ}
40多年的宦海生涯,寇准从“寇巴东”到枢密院直学士、堂堂宰相。这一生历尽坎坷,最后从高处不胜寒的相位被贬到小小的司户参军。但他刚直的性格,为民请命的精神,却流芳千古…… mav1aDgj D2w
{}sn
+Ds_>_]S1 O"nL4(X.H(
| | 帖子附图: | ![](http://xl360zsg.bztdxxl.com/*bbs.home.news.cn/upfiles/04036889.002C) | Y}r5miEg O(I5X~I
|
一共有 2 条评论